当前页面: 部门首页支部建设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脱贫攻坚中,如何让职教更好发力?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10日 来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量: 1

 

调研显示,贫困地区农村生源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届稳定在90%以上,其中近1/4留在贫困地区,有力支撑了当地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职业院校服务贫困地区的能力值得期待。

  在高职院校再度扩招200万的大背景下,要让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更好地发挥“扶技扶智”作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更大力量,既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还需要加大政策落实和督查力度,实现区域职业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尤其是高职院校再度扩招200万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如何发挥“扶技扶智”作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更大力量?为此,不少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纷纷出招献策。

  经费投入须补足

  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2%,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接近60%,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的比例保持在60%以上,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然而,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各地教育资源分布和教育水平差距较大,西部职业教育面临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等短板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研究发现,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等职业教育,一般公共预算生均经费的极差率,在2010年至2018年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5.71升至2018年的7.07,这表明近1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程度在加剧。为此,许玲呼吁,参照高等教育的全国大学生生均经费最低保障线制度,制定和实施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最低生均经费标准,使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不低于当地普通高中标准。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高职院校又迎来200万扩招,其服务贫困地区的能力值得更大的期待和肯定。不过,一个重要提前是经费保障须充足。

  多位受访者表示,去年高职扩招百万,经费虽有大幅增长,但无法弥补高职扩招带来的增支压力,建议中央在安排职业教育资金时,对因高职扩招等政策性因素导致的生均财政拨款增支给予足额保障。

  加大政策落实和督查力度

  调研发现,高职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每年毕业的300多万学生中,来自贫困地区农村生源占比为9.9%,划到每个国贫县就是300多人。贫困地区农村生源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届稳定在90%以上,其中近1/4是留在贫困地区的,有力支撑了当地脱贫攻坚。

  夯实职教根基,让职业教育服务好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使命,亟须政策落实到位,与此同时还要加大督查力度,从而为职教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认为,最近几年,关于职业教育的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各地也有大量配套文件出台,但这些政策有的在地方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胡卫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急功近利行为,降低选拔标准,表面“宽进”,实则无序招生、抢占生源,甚至公然承诺只要报名就能返还费用、包通过等,借机揽学费、要拨款,学生则变相花钱买文凭;还有一些学校为完成任务,照抄照搬上级政策和其他院校政策,招生目标不明确。

  “要加大职业教育督查督学的力度,建立科学的决策与评价督查机制,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水平的年度公报制度。”许玲建议,要以区域均衡发展为目标,设定合理的区域间差异系数值,尽快建立全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区域间规模发展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周洪宇建议,要加大职业教育政策落实、资金到位督查和绩效评估力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治理绩效。例如,应对刚性政策督查,对柔性政策进行绩效评估,对企业、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力度进行大检查。

  实现区域职业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职业院校能否更好地为贫困地区聚势赋能、促进区域产业联动也被外界赋予更大的期待。如何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在稳定和扩大就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建议,要把职教扶贫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把职教扶贫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做优高等职业教育,做准职教扶贫。

  苏华举例说,中西部贫困地区可以依托现有的村办企业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一体化办学,让贫困群众“学中做,做中学”;探索设立“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专项基金,在有条件的中高职院校建设乡村振兴学院,组织贫困地区乡村干部参加培训,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源、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在调研中发现,职业院校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仍存在一些短板,职业学校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达到国家明确的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的要求;专业设置倾向工业、城镇服务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涉农教师、涉农专业、涉农课程、涉农实训平台很少。针对此,潘碧灵建议,应出台激励扶持相关政策,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激励广大教职工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在绩效方案设置、职称评定激励、引领农村学生回乡创新创业、教师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各职业院校应根据农村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规划进行专业调整和设置。根据各职业学校的师资优势,扶持涉农特色专业。

  胡卫建议,眼下,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研判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形势,结合现有办学资源情况,逐年合理确定扩招人数,科学安排不同类型及不同批次招生的时间和节奏。结合产业链调整情况,除继续挖潜中职生源和“四类人员”外,适当扩大有接受高职教育意愿的产业职工招生比例,从源头上缓解不同地区、院校及中专业之间的招生失衡情况,遏制院校扩招的短期行为。(本报记者 王群)